第152章 《韩非子》又多了三篇新故事(2 / 3)
还有很多,不能在这里逗留。
百姓们站在道路边上,看着远去的马服君的马车,俯身长拜。
直到马车都消失的不见了踪影,他们也没有起身。
赵国的郡县制并没有真正的完成,不仅是在称呼上,就是在当地的官吏身上,也能体现出来,县城与乡邑几乎都没有什么区别,唯一的区别,可能是县城的城墙要高大一些,乡邑的城墙相对要矮小。用城墙来划分县城与乡邑,这实在是有些可笑。而地方之间的距离也很遥远。
或许是赵括的威慑力太大,赵括从邯郸赶往武安的道路上,每到一个乡邑,就已经有小吏学着廉颇的模样,赤裸着上身,背着荆棘来乞求赵括的原谅,自从廉颇创造了这种谢罪的办法之后,这办法就成为了赵国的一种时尚,一种谢罪的风格,只是,看着这些跪在地面上,脸上却并没有多少歉意的小吏,赵括只觉得,他们的行为是侮辱了廉颇。
赵括还是没有杀死这些人,他罢免了这些人的职务,又让当地人选出能够让他们信服的人,来担任当地的小吏。韩非跟他分析,这里的小吏都是武安令所安排的,这肯定是武安令不想被连累,所以将这些小吏推出来,想要断绝自己的责任。韩非继续说道:“等我们赶到武安城的时候,县令会押着他亲自处置的县中恶吏来见您。”
事实又一次证明了韩非的推测。
当赵括来到了武安城的时候,果然,武安令出城迎接,而在道路两旁,都是些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罪犯。赵括发现,韩非在这些方面真的是拥有惊人的直觉。县令唤作赵绪,与赵括一样,也是一位公室子弟,他跟那些底层小吏不同,他是受到赵王任命的官,赵括如今有王令,可以杀死他,但是不能找人替换他的位置。
因为任命县以上的上下大夫,这就是赵国的王权。
自从知道赵括携带王令出发的消息之后,赵绪就非常的害怕,他只是一个小贵族,凭借着自己的口才,结交了不少的朝中大臣,通过他们的举荐,得到了赵王的赏识,做到了如今的县令,他很精通察言观色,在自己担任县令之后,他就帮国中贵族,将他们的门客任命为吏,乡吏荣,就是他巴结董成子的产物。
为了更好的与这些贵人结交,平日里这些小吏无论做了什么,他都没有去理会。直到他听闻马服君要惩治各地的恶吏,带着大王的命令,离开了邯郸城,那一刻,赵绪手脚冰凉,险些一头栽倒,李牧在镇守武安的时候,他曾经跟李牧询问过马服君的事情,李牧说:马服君仁义,爱民,正直,不会放过任何的恶人。
在后来,他又在武安的城头亲眼看到了那几十万大军厮杀的惨况,亲眼目睹了赵括击退了战无不胜的秦国白起。
他害怕极了,他知道自己所纵容的那些,若是被赵括所发现,他一定会杀掉自己,而被这样的君子所杀掉,那他注定成为一个被后人唾弃的小人。在惶恐之余,他又听闻荣被抓,赵绪即刻下令,调查县中危害百姓的恶吏,又迅速将他们全部抓捕,哪怕是以后国中贵族为难自己,也不能就这样死在马服君的手里。
死在别人的手里都可以,唯独不能死在马服君的手里。
当赵括的马车停下来,那杆马服旗飘扬着的时候,赵绪却看到了一架战车,战车上染血的马服旗,拿着宝剑朝着自己冲来的马服君,赵绪一个哆嗦,再次睁开双眼,却是马服君微笑着站在自己的面前。赵绪急忙俯身行礼,赵括将他扶起,方才笑着说道:“我认识您,您是赵绪,当初险些跟着李牧丧命。”
不知为何,赵绪心里忽流过一道暖流,他点了点头,笑着说道:“我与您同宗,是您的晚辈。”,看着面前起码比自己要大二十岁的“晚辈”,赵括有些说不出话来,赵绪的出身并不高,也没有贵族的矜持,他挤出笑容来,开始奉承马服君的仁义与勇气,赵括只是笑了笑,跟着朝着城中赶去。
赵绪指着道路上那些人,说道:“他们都是武安城内的恶吏,他们的罪状我都已经罗列出来了,稍后就交给您来观看。”,赵括点了点头。
赵绪想要宴请赵括,赵括却并没有急着进他的院落,反而是在武安城内,跟百姓们聊了起来,赵绪胆战心惊的跟随在他的身后,这些百姓很多都是当初跟着赵括出征的将士,此刻看到马服君,格外激动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,他们最怨恨的几个恶吏,好在都已经跪在了道路边上。
没有人指责县令,这让赵绪松了一口气。
终于,赵括坐在了县令府邸里,县里的官吏们围聚周围,门客们站在他们的身后。赵括看着赵绪,亲切的说道:“您是一位好官,并没有做出危害百姓的事情,对于那些恶吏,您也进行了处置,这是非常对的”,赵括看着众人,又说道:“我所要说的道理,是治国的道理。”
“国家的强盛,是看他的耕地里能出产多少粮食,看他能召集多少士卒,看他的百姓是否能勤劳的耕作,是否能英勇的杀敌。百姓,才是国家的根本啊,富贵的人认为百姓卑鄙,随意的欺凌,没有百姓的耕作,富贵的人也一定会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