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65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父改变这政策的时候,给屯田机构的权力太大了,他们负责了一切事情,从农具和粮种的准备到耕作收成,而每一個环节里,都是有着庞大的利益。

这都不能再认真追究。

哪怕是曹髦这个实权皇帝,都不敢去追究过去屯田机构里的肮脏事。

他怕给自己麾下的人都给杀完了

过去的事情,既然没有明文规定,那曹髦倒是可以当作不知道,但是往后嘛,这些人若是还敢以屯田为借口,干涉阻挠如今的新政,那曹髦可就要放狗了。

看到那个坐在左手位,四处打量着众人的何曾了吗?

庙堂里的群臣虽然觉得很可惜,但是也有脑子,没有想着这个时候再去过多的阻挠,他们毕竟不干净,若是跳出来反对,再被查出点什么来,那就不好了。

鲁芝看着这些人,心里只觉得恶心。

这屯田的事情,简直是越查越心寒,越觉得离谱,庙堂这些年里的屯田收成,落在庙堂手里的居然都不是大头!

鲁芝本以为,这屯田贪墨,是从各环节里抠一点点下来,聚少成多。

他一直以为,屯田消耗巨大,是因为官员编制太多。

可当他真正去操办这件事的时候,他方才明白,原来这贪墨是从各环节里扣下一点点来给庙堂,其余的大家分掉。

庙堂所拿到的都不是大头,是别人吃剩下的边角料,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啊!

鲁芝顿时就改变了自己温和的态度,直接上书要废除屯田制,而且是要废掉所有地方的,哪怕是边塞的边屯也不留下。

户部的政策很快就通过,也没有什么人质疑。

随即礼部的几个郎官说起了他们的工作内容。

礼部的尚书如今不在庙堂,正在雍凉那边,而他们要做的事情却一点都不比户部要少。

羌,匈奴,鲜卑。

三大问题都要他们来解决。

裴秀自己在雍凉,亲自操办羌胡的事情。

经过了石苞的一次洗礼,其实雍凉的事情反而很好办。

裴秀跟诸葛绪配合,在逼迫或者说半逼迫的情况下,拆分了羌人的部落组织形式。

他们将羌人完全打乱,按着地域分别安置到诸多县城之中,编户齐民,给与他们住所和耕地等等。

其中当然也出过乱子,有首领想要领着部民进行逃亡,随即就被发现,大魏在雍凉几乎是没有对手的。

大魏可不是后汉,羌乱能困扰后汉,却无法困扰住大魏。

没有地方百姓的支持,他们就什么都做不出来。

裴秀做事果断,几乎不留情面,他主打的就是顺我者昌那一套,共计有二十三万羌胡,被分别安置在了三州十余郡内,他们如此被打散之后,每个县能所能分到的户也不过是几十户。

而原先的那些首领们,诸葛绪则是为他们求了官爵,让他们坐上马车,前往洛阳。

这件事,让天下人瞩目。

上一个做类似的事情的人,还是始皇帝!

他在灭掉人家的国家后,就强行将对方国内的贵族迁徙打散,想要削弱复国势力,后来刘邦也执行了类似的政策。

但是曹髦这显然跟他们都不同,他这严格来说,是效仿曹操和司马懿,对胡人进行内迁。

但是曹髦的这个内迁跟他们两个的都不同。

他们只是让胡人到中原来放牧,让他们继续保持自己的组织形式,流离在庙堂的治理之外,可曹髦的内迁,那是真的直接将胡人变成了城内的居民,组织都给你打散喽,从此你就是拿着大魏户口的大魏百姓,跟其余人没有任何区别!

匈奴那边同样也是进行这样的政策。

对这政策,大臣们倒是什么都没说。

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情跟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,皇帝对胡人的行为有没有不仁义的地方,有没有不道德的地方,他们完全不在乎。

他们向来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损而已。

礼部之后,工部,吏部,包括刑部也是说出了自己这些时日里的成果。

曹髦过往一直都觉得,朝议可以不再操办了,但是最近他又改变了想法,还是决定时不时召集大臣们来商谈一下。

尚书台也需要外臣们的监督和质问,三公九卿们也不只是都给他们找茬,有些指责还真的就很有道理。

尚书台内部很是团结,难免会有些包庇自家人的行为,正好用这些老臣们来进行平衡。

庙堂里年轻大臣和年迈的大臣,想法和处事差距都很大,让他们中和一下是最好的。

朝议用了整整一个多时辰,方才将诸多事情说的清楚。

朝议结束之后,曹髦最先离开了此处,而有大臣即刻跟上了他。

跟上他的这位,正是御史台的何曾。

看到何曾跟着皇帝一同离开,大臣们对视了几眼,眼里都有些慌乱和惧怕,这厮不会又要乱咬人了吧?

“陛下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